24小时服务热线(微信同)
18907298777
从七岁男孩捐肾救母说中国传统孝文化
信息来源:admin 点击次数:2575 发布日期:2014-04-09

   据报载,患有颅内恶性肿瘤的湖北7岁男童陈孝天因罹患脑瘤不幸离世。遵从他的遗愿,医生将他的左肾脏移植给了肾衰竭的母亲,实现了他“我是男子汉,要保护妈妈”的意愿。同时,他的右肾和肝脏也挽救了另外两名年轻患者的生命。由此,我想到了“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想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

  孝文化萌芽于尧舜的宗法、农经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记》中记载:“舜二十岁以孝闻名”,并在接帝位后,以德、孝治国,社会歌舞升平,万民丰衣足食。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之句,充分说明了最初的“孝”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为乞求平安而进行的一种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动。不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孝”的意义和内涵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从有关史籍中可以看到,自西周时期起,“孝”的原始意义逐渐淡薄,反映在意识形态中的“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因而民间便有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神鬼的认识趋于理性化,对先祖的祭祀活动也由繁趋简,加之家庭形态的确立,使得赡养父母成为家庭血亲关系间最基本的义务,“善事父母”成为当时孝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儒家理论创始人孔子把“孝”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孝经》,集中地阐发了儒家“孝”的伦理思想,将“孝”说成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并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中将“孝”分为帝王之孝、诸候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庶人之孝五种,标志着中国孝文化的形成。

  到了汉代以后,孝文化又走向了政治,“以孝治天下”,“孝”则成为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规范。惠帝表彰“孝悌”,吕后“举孝授官”,文帝“置《孝经》博士”。从汉以后,历代统治者或思想家则自觉地把孝文化作为封建政治统治的精神基础。唐代时,将《孝经》尊为经书,强调“孝”与“忠”同重,并进律入法,规定凡是侍奉父母不“善”的,以“不孝罪”给予处罚,譬如违反教令、闻父母丧而不举哀等违反“善事父母”的行为都属于此列,均将予以治罪。为了让子孙尽心尽力地照顾好长辈,父母在世时,如果子孙攒私房钱或者要求分家的,也要处以三年徒刑。此后各代,“移孝于忠”得到发扬,孝文化走向极致。这时的“孝”更多地被解释为“忠君尊王”,过份强调“臣忠”和“子孝”,很少谈到“君明”和“父慈”,甚至出现了“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等愚忠愚孝的说法。

  但总体看来,自汉代至清代,《孝经》一直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到了很大作用。而现在人们说起“孝”,尤其是说到中华民族的“孝”文化传统,总离不开《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而集成。有说是元代郭居敬编录,有说是其弟郭守正编录,还有说是郭居业编录。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这二十四个“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其内容讲述的是孝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虞舜孝感动天、刘恒亲尝汤药、曾参啮指痛心、子路百里负米、闵损芦衣顺母、郯子鹿乳奉亲、莱子戏彩娱亲、董永卖身葬父、丁兰刻木事亲、江革行佣供母、陆绩怀橘遗亲、郭巨埋儿奉母、黄香扇枕温衾、蔡顺拾葚异器、姜诗涌泉跃鲤、王裒闻雷泣墓、山南乳姑不怠、王祥卧冰求鲤、吴猛恣蚊饱血、杨香扼虎救父、孟宗哭竹生笋、庾黔娄尝粪忧心、朱寿昌弃官寻母、黄庭坚涤亲溺器等二十四个故事。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也常见这类题材的图案。

  讲究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历来非常重视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二十四孝故事”也一直在民间流传。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潮干扰,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却一度被视为封建伦理道德观而加批判,致使人们提及子女应对父母孝敬时,莫不怕被扣上封建“孝子贤孙”的帽子而讳言“孝”字。近几年,由于党和国家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传统孝道中的积极因素重新受到重视。我国目前正逐步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日益增多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甚至是严重滞后,“老有所养”还不尽如人意,养老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还必须以家庭为主。2012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草案中新增一条“常回家看看”,引起社会巨大关注和争论。同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为父母建立“关爱卡”;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教父母学会上网;经常为父母拍照;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打开父母的心结;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支持单身父母再婚;定期带父母体检;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常跟父母沟通;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对此,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吴玉韶称:“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与旧‘二十四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由此看来,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的发布,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这是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一种新探索、新理念、新创造、新要求。

  在新时期弘扬孝道,定能会提升全社会的文明道德水准,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能做到捐肾救母的能有几人?从2000年上海的薛旖,到2004年山东的田世国,从2006年江苏的小刚,到从2007年北京的葛丽,从2011年湖南的刘敏、上海的高燕,到今年湖北的七岁男孩陈孝天……他们的行为不知道引起多少中国父母们“生子如斯,夫复何求”的感叹。谁说凡人不能成为英雄,谁说孩童不能顶天立地,像田薛旖、田世国、小刚、葛丽、刘敏、高燕、陈孝天等这样的普通人,不论是成人,还是孩童,都在以他们“捐肾救母”的行动诠释着中华“孝”传统的丰富内涵,都一样能够感动中国、感动世人。

电话 :0712-2597777  值班手机:18907298777  传真:0712-2597777
湖北安然保健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07012319号-1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乾坤大道1号  邮编:432100